保存桌面

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

首页 > 最新目录 >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3年01期
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3年01期
 特稿
  • 旧案重提——祥子,旗人否?关纪新
     
特稿_郭沫若中学笔记整理与选刊系列(一)
  • 郭沫若中学笔记整理与选刊缘起——主持人语李怡
     
  • 郭沫若中学课堂笔记·国文篇简介及原文披露王奕朋
     
鲁迅专题研究
  • 败落的诗史——论鲁迅杂文的审美形式(之一)李国华
     
  • 《转变后的鲁迅》、“营救”鲁迅与北方革命殷鹏飞
     
  • 论国统区杂文对“阿Q”形象的再阐释——以《前线日报》为中心的考察罗敏仪
     
  • 被忽略的“我”:鲁迅对启蒙话语权力的反思——《阿Q正传》新解严雪明
     
  • “旧梦”遭遇“现实”:周氏兄弟重启“第二维新之声”的历史脉络王海晗
     
大文学视野
  • 女作家入史与新文学史建构——1917-1949年新文学史写作的性别审视杨骥
     
  • 谁的新文化?——1920年罗素来华背后的权力博弈与政治生意蒋成浩
     
  • “五四”前后成都的新报刊流通与新文化传播——以华阳书报流通处为中心的考察操慧;林丽
     
  • 《新尔雅》:近代白话文“科学化”的起点王平
     
  • 性别、革命与现实主义:老舍《妇女与文艺》读解王宇林
     
  • 启蒙中的风景小画——以《儿童杂事诗》为中心考察周作人启蒙的别种方案盖琳
     
  • “颓废”之外的声音——从郁达夫演讲看其小说创作中关于青年精神困境与出路的思考周循
     
  • 演说:进入香港地区的一种方式——以许地山为中心的考察陈蓉
     
  • 参差对照的“华语语系文学”——越界的地理或文学?想象的政治或诗学?邓艮
     
民国文学研究
  • 知识制度与广东早期新诗的兴起仲雷
     
  • 民国时期《儿童世界》儿童文学生产及其美学价值谭梅;甘露
     
  • “述介”的限度与张力——论民国时期的话剧演出特刊袁联波;罗江
     
  • 胡适的文学正宗说与白话文学史的重构李巍
     
  • 个性主义、阶级立场与人民本位——论郭沫若的儒家文化观与孔子形象的书写刘进才;范桂真
     
  • 20世纪40年代话剧民族化视野下的“现实主义演出体系”探索——以郭沫若历史剧《屈原》演出为例谭嫦嫦
     
  • 大学书写与革命时代——读陈明中的长篇小说《爱与生命》杨剑龙
     
  • 闻一多昆明时期的戏剧思想李光荣
     
  • 《华丽缘》及相关文本的戏曲背景张保华
     
  • 矿区体验与胡风路线——重探路翎创作成长期马泰祥
     
共和国文学研究
  • 究竟在何种意义上讨论经典——对当代文学经典化问题的反思熊修雨
     
  • 抗战书写与文艺政策的互动——以《煤城怒火》的创作、出版、改编为考察中心慕江伟
     
  • 一份刊物与一种批评空间的建构——以《阿来研究》和“康巴作家群”为考察对象文婷
     
学人·著述
  • 重估与重建——评赵学勇《延安文艺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价值体系重建》田文兵
     
  • “活”的新文化运动史——评袁一丹《另起的新文化运动》梁翠琴
     
  • 什么是延安文学经验?——从跨文化传播视角看《中国现代文学的延安经验》高树博
     
  • 当代人写当代史——孟樊《台湾新诗史》访谈录孟樊;谭谋远
     
 
  • 编后语陈思广
     
  • 投稿须知《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》编辑部